-
在家办酒会 掩护地下党员活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舍生忘死,用鲜血铸就壮美山河。在思明区公园东路白鹤路一栋不起眼的老房子中,就有过一段红色往事。“历史建筑光影中的红色记忆”系列报道第十五站,记者与此站的红色守护人——市土地发展中心科员杨璐瑜走进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机关公园东路旧址。
厦门日报2021-12-17 00:38 -
中共闽粤赣边区厦门市委机关旧址:图书馆内孕育革命星火
同安实验中学校园里,矗立着一栋西式砖木结构双层小楼。曾经是图书馆的它,看起来平平无奇,解放战争时期却是一个孕育着革命火种的据点。“历史建筑光影中的红色记忆”系列报道第十三站,记者与此站的红色守护人——市资源规划局同安分局建设科四级主任科员邱白嫣走进中共闽粤赣边区厦门市委机关旧址,聆听闽西南白区党组织英勇斗争的故事。
厦门日报2021-12-08 11:20 -
古民居蕴藏历史 海沧新垵村赓续红色血脉
这里,有荟萃建筑艺术精华的明清红砖古厝;这里,曾走出了南侨诗宗邱菽园、辛亥革命烈士邱仁心、著名侨商邱明昶等仁人志士;这里,还是厦门五祖鹤阳拳的发祥地……坐落在文圃山下的海沧新垵村,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武术之乡、厦门市第一批传统村落,有着悠久的尚武重学、爱家爱乡的优秀传统。在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新垵村也经受着革命风雨的洗礼,是我市115个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
厦门日报2021-12-06 22:42 -
走进中共同安县委旧址:秘密成立临时县委 重燃革命火种
“历史建筑光影中的红色记忆”系列报道第十二站,本报记者和此站的红色守护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翔安分局建设管理科科长李敏一起走进中共同安县委旧址。90多年前,这里秘密成立了中共同安临时县委,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粉碎了多次反革命“围剿”。
厦门日报2021-11-26 17:47 -
“八卦楼”里燃起革命火种 走进彭冲同志从事革命活动据点旧址
坐落在海沧中心小学内的魁星楼,是明代沧江书院唯一的遗存建筑,抗战时期曾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地下党员的活动据点,播撒着抗日火种。
厦门日报2021-11-26 17:47 -
走进中共集美学校工委高水支部旧址:75年前这里就设立了党支部
位于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允恭楼的中共(闽中)集美学校工委高水支部旧址,就是其中之一。“历史建筑光影中的红色记忆”系列报道第九站,记者与此站的红色守护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集美分局建设管理科科长尤舒蓉一起走进这里。
厦门日报2021-11-11 15:31 -
历史建筑光影中的红色记忆:教授租下洋楼省委秘密开会
肖炳实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厦大历史系教授,还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地下工作者。这位变身“红色特工”的大学教授,曾从事苏联红军总参谋部远东情报工作。他在厦大租住的小楼,曾召开过中共福建省委无数次密会。
厦门日报2021-11-04 01:44 -
72年前这里是解放大嶝的桥头堡
72年过去,弥漫硝烟的战场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的大嶝,随着旅游的开发和国际机场的建设,正发展为厦门东部一颗璀璨升起的新星。尽管和平已是主旋律,但作为革命老区基点村的珩厝老百姓从来不曾忘记,他们为这群英雄竖起雕塑、建起“爱国军庙”和“英雄园”,将英烈故事镌刻在石碑上,让革命精神世代相传。
厦门日报2021-10-25 00:02 -
坚持地下斗争 把工人运动推向新高潮
它就是厦门赤色总工会旧址,1930年5月至1934年5月,厦门工人开展了数次有影响的工运斗争,使厦门工人运动逐步走向复兴。“历史建筑光影中的红色记忆”系列报道第七站,记者与此站的红色守护人——市资源规划局下属单位厦门市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科员陈维一起走进这里。
厦门日报2021-10-22 14:45 -
厦门籍开国少将血战长津湖 率部围歼美军王牌
其实,电影《长津湖》主线故事中的志愿军第27军,其军长的原型人物就来自厦门——他是开国少将彭德清,在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率部入朝作战,立下赫赫战功。日前,本报记者深入挖掘彭德清的抗美援朝故事,并采访厦门党史研究者彭炳华,还原长津湖战役的更多细节。
厦门日报2021-10-10 00:30 -
“闽西南”党组织指挥中心 藏身市井居民楼
开禾路125号,这座藏于闹市中的楼房,就是一段传奇的红色记忆诞生之地。1949年5月9日,正是白色恐怖异常严重的时候,这座楼房成了中共厦门临时市委机关,领导着习惯上被称为“闽西南”所属的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积极开展革命斗争。
厦门日报2021-10-02 15:12 -
同安区发布“一心三线”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路线
同安区有哪些红色资源?广袤银城大地上,又有哪些发展建设成就值得大家前去打卡?近日,同安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一心三线”同安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旅游路线宣传册,为参学单位、市民游客提供参考。
厦门日报2021-09-02 18:15 -
厦门英华中学旧址:青年战时服务团在这里开展抗日宣传
鼓浪屿,这个厦门籍诗人汪国真笔下“月儿也香、琴儿也亮、海浪也多情”的优美小岛,曾在福建乃至中国革命史上留下重要一笔。浪击礁石,声似擂鼓——这鼓浪声,不仅是音乐之岛的美妙和弦音,更曾是红色之岛的革命战鼓声。“历史建筑光影中的红色记忆”系列报道第三站,记者与此站的红色守护人——厦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规划师罗先明,一起走进厦门英华中学旧址(现厦门二中)。
厦门日报2021-08-18 18:49 -
骁勇武工队队长陈诚志 带领武工队随解放军解放同安
“新圩窿,诗坂巷,新圩古镇迷倒人。”古老的闽南歌谣脍炙人口,引人前往翔安新圩,探究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厝迷宫”。曾经的诗坂巷,匪盗不敢轻易进入,武工队员和村民在此与进村征收苛捐杂税和抓壮丁的国民党官吏“打游击”。这些红色记忆的背后,是中共闽西南同安县工委直属武工队队长陈诚志的革命故事。
厦门网2021-08-04 01:47 -
台籍医生开诊所 掩护革命同志支援苏区
中共厦门中心市委联络站旧址是一栋砖混水泥结构的二层小楼。“这里目前有人居住,但在80多年前,它曾是一家私人诊所。”听着林振福的介绍,一段红色记忆铺陈开来。1932年,台湾人士李应章(李伟光)到厦门后,借了500元钱,在鼓浪屿乌埭角的一所小洋房里开设了私人诊所,命名为神州医院。同年2月,李应章结识了台湾同乡张水杉,在张水杉的介绍下,李应章认识了地下党负责人,经该负责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神州医院也成立了党支部,由李应章作为支部负责人。
厦门网2021-07-27 18:29 -
同安:千年古邑焕华彩 百米长卷颂党恩
作为同安区献礼建党100周年的文化力作之一,同安农民画百年·百米·百故事长卷创作展在同安文化馆一楼展厅开展,展览将持续到7月30日。
厦门网2021-07-23 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