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百姓安居梦
2021-07-23 16:14 来源:海西晨报

采访团走进思明区槟榔东里小区了解老旧小区改造情况。

  ●今年计划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竣工1万套

  ●今年计划完成2.5万户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开栏语:学党史办实事,“急难愁盼”率先行。6月7日,厦门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宣传部策划推出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型蹲点式集中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中央、省、境外驻厦主要媒体等19家媒体机构的40多名记者,将聚焦群众关心的住房保障、交通出行、医疗卫生、教育发展、安全保障、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采访报道,充分反映我市各区各级各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创新经验和举措以及广大群众的积极反响,进一步营造以深学促实干的浓厚氛围。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专题,刊发本报记者亲赴一线深入采访的报道。

  海西晨报记者叶子申

  “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型蹲点式集中采访活动首日关注的是住房保障问题。6月7日,采访团一行走进思明区槟榔社区,了解老旧小区改造情况;前往金榜南三里租赁住房房源、围里公寓公租房,聚焦厦门如何解决新就业大学生、青年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人群等新市民的住房困难问题;探访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看保障房如何兼顾建设高效与便利宜居。

  老旧小区换新颜

  居民幸福感提升

  竖起围板,整理路面,粉刷外墙……尽管天下着雨,但思明区槟榔东里小区的改造行动仍有条不紊地开展。这里也是此次集中采访的首站。

  槟榔东里建于20世纪80年代,共有49栋125梯、1732户。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小区地下管网大部分都已老化、淤堵,电网如“蜘蛛网”裸露在空中,存在安全隐患。随着改造的持续深入,这些市政配套设施将得到全面提升。

  而离槟榔东里不远的槟榔社区平安里小区,已于去年完成改造,如今这里有平整的地面、新栽种的花草、孩子们阅读交流的共享书屋,以及厦门第一个老旧小区人脸识别系统。近年来,平安里小区运用“自家人工作法”,以楼道党小组为基点,弘扬近邻文化,组织居民参与小区环境及配套设施规划,打造了充满烟火气的“现代化”老旧小区。

  “自去年改造竣工以来,小区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秩序更好了,居民的心更齐了,邻里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减少。”谈起自家小区发生的变化,平安里小区居民蔡文文连连称赞。

  居民的心声,政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厦门市建设局副局长叶文语在接受采访时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建设局坚持学史力行,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共提出20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发力。作为任务清单中的一项,市建设局今年计划完成2.5万户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计划完成投资3.1亿元,截至5月底,已完成投资额2.4亿元。

  拎包住进租赁房

  一朝圆了安居梦

  公交车驾驶员为保障厦门市民出行,也为保障城市运转作出了积极贡献,厦门市多渠道帮助他们实现安居梦。集中采访当天,媒体记者走进公交车驾驶员位于思明区金榜南三里的“新家”。就在上个月,由厦门市住房局联合有关部门筹集的75套租赁房源已经顺利交付给厦门公交集团,租金是市场价的7折。

  “能有机会住上心仪的房子,让我们能居有定所,能安心工作。”在新入住的租赁房内,公交车驾驶员梁贵道和妻子十分开心。他和妻子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进入厦门公交集团,是一对外地来厦务工的“夫妻档”公交车驾驶员。

  “住房问题是民生大事,关系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市住房局有关人士说,今年以来,该局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筹集房源1013套,专项提供给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人员和新毕业大学生租住。其中,316套房源切块配租给市公交集团。剩余的房子将专项提供给环卫工人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人员和新毕业大学生租住。

  告别金榜南三里,采访团来到位于湖里区的围里公寓公租房项目。自2016年8月以来,该项目已面向卫计系统、教育系统、湖里工业园管委会、厦航、宸鸿科技、太古飞机、“三高”企业等优先保障群体和重点企业开展17个批次市级公租房配租工作。截至目前,在租房源数为1120套3576床。来自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的医护人员肖小姐已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这里离上班地方很近,我跟同事一起合租在这里,觉得很方便,也很温馨。”肖小姐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厦门已基本形成一整套符合本地实际的租购并举、分层次、立体式、全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在改善民生、引才留才、助力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分配各类保障性住房、人才住房约9.53万套(间)。

  住上地铁保障房

  上班上学都方便

  第四站采访团来到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一期。该项目是厦门首个交付使用的保障房地铁社区,于去年8月交付业主使用。截至目前已交房约1870套,入住约650套,其中人才房交房76套,入住20套。

  “这里紧邻地铁,未来交通出行很方便,附近还有配建幼儿园和小学,方便小孩上学。保障性商品房的价格也非常实惠。”住户郭先生告诉记者,小区的绿化环境、小户型大空间的房型设计令他很惊喜。他说,有了这套三居室,他们一家算是在厦门扎了根。

  据了解,当前,厦门保障房建设快马加鞭,根据市建设局“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今年计划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竣工1万套,截至5月底已完成建设保障性住房3103套。而就在不久前,历经两年半建设的翔安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二期项目也已基本完工,建成后可提供保障房2413套,按1比1配套2447个停车位。

  特写

  用“自家人工作法”解决群众所求所盼

  采访时,安平里小区党员工作室内的“党员报到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围绕老旧小区居住、治理等问题,小区党支部率先垂范,将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安排社区党员来这里轮值,收集民情民意,并通过居民反馈意见登记簿,让居民的诉求件件有回音。

  今年60岁的黄进解是一名刚刚退休的水电工,同时也是槟榔社区的党员。他之前在物业公司上班,现在是社区“党员报到站”一员,至今已免费服务过10多户社区居民。“如果居民有水电方面的维修需求,我都可以尽量帮大家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会报给社区,让更多党员来一起帮忙。”黄进解告诉记者。

  槟榔社区党委书记林素萍说,眼下社区党委将“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结合社区党委“自家人工作法”,由社区党员带头轮值“沉下去”,依托楼道党建工作室与居民“同坐一条板凳”,收集居民意见,积极解决群众所求所盼。社区党委还联合小区党员成立了“平安六郎”服务队,下设“文化郎、法律郎、治安郎”等6支志愿服务队,引导党员根据自身的特长,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近期,多名“法律郎”承担起小区内的扫黑除恶宣传活动,并在小区公园为居民开展免费的法律咨询,得到居民一致认可。

  新闻背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厦门各区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5月24日,全市各区各单位共上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1551个,完成385个,完成率达24.8%,呈现出各级党组织聚焦聚力、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行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的生动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