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洒向厦门自贸片区,这里已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往返全球各地的货轮汽笛长鸣,码头上起重机运转自如,宛如钢铁巨人般舞动着巨臂,将货物精准装卸,彰显着高效与活力;一个个重点产业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如同强劲的引擎,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赋能这片热土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厦门自贸片区,这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新春的暖阳中,正以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斗志,全力以赴抓项目、拼经济、促发展,奋力夺取首季“开门红”。
蛇年春节前,一架从西雅图起飞的新飞机波音737MAX缓缓降落高崎机场,这是厦门航空今年首位入列的“新成员”,也是厦门自贸片区2025年落地的第4架租赁飞机。
这一场景,不仅是厦门自贸片区融资租赁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其在新年伊始便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的有力证明。
2025年伊始,厦门自贸片区在融资租赁领域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片区相继落地了进口新飞机、国产民航机、跨境资产包、航空发动机、租赁船舶、光伏设备、集成电路等重点租赁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为片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自挂牌以来,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重点发展融资租赁产业,在经济政策、产业配套、人力资源等诸多要素上给予支撑,厦门自贸片区融资租赁的知名度和朋友圈也正在快速扩大。特别是去年,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多次联合海关、税务、外管就租赁跨境业务流转、监管、税费等问题研讨施策,促成多笔跨境租赁业务落地。此外,区内厦门飞机租赁有限公司突破性开展境外A330二手飞机拆解业务,这是国内企业首次进行美国本土飞机拆解,标志着厦门自贸片区在融资租赁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迈上了新台阶。
今年,厦门自贸片区将继续推动融资租赁这一特色产业加速聚集,争取全球知名飞机租赁企业以及国内头部租赁企业在厦布局,通过政策引导、服务优化等措施,吸引更多融资租赁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厦门自贸片区,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每天都在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机遇与挑战。
前几日,我市首家二手车出口登记服务站启用,这一创新举措为厦门自贸片区的外贸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该服务站与厦门自贸片区海沧园区的中远海投整车检测场站整合优化升级,为厦门整车进出口业务提供全链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可为进出口车辆提供整车检测、快速转运、仓储物流、通关等全流程服务。依托该平台,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协同厦门海关、车管所等多部门,简化二手车出口登记等流程,缩减业务办理时间20%,降低整车出口车辆运输成本约15%,极大提高了整车出口效率。
厦门自贸片区接下来还将继续协同海沧区、各口岸单位以及车商车企,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口岸资源配置,将海沧整车口岸建设成为东南地区整车进出口业务重要节点,助力更多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
聚焦开放经济,厦门自贸片区不断优化服务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出口效率,以实际行动推动外贸新业态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比如,加大力度支持综保区内保税出口拼箱、进口拆箱业务等新项目;推动汽车配件再制造项目、中海油船用液化天然气加注等绿色船燃供应项目落地;做大跨境电商“买全球、卖全球”,依托谷歌跨境电商加速中心等支持独立站卖家发展。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片区的外贸业态,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项目落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新年伊始,厦门自贸片区通过大员招商、“链主”招商、产业图谱招商等多种方式,积极策划重点招商项目,一幅生机勃勃的招商画卷正徐徐展开。
为确保项目顺利落地,片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通过政策支持、服务优化、环境提升等多方面的努力,厦门自贸片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各方投资者。
同时,片区还积极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区域联动,实现优势互补。据悉,厦门自贸片区一季度拟赴外地开展供应链招商推介活动。此外,片区还将加强与海上世界等产业园区的招商合作,推进跨境电商项目落地。
改革的活力竞相迸发,创新的火花四处闪耀。在厦门自贸片区,政策的创新、服务的优化、环境的提升,共同汇聚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让厦门自贸片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文/本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周莹
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林铭鸿 黄晓珍 张奇辉(除署名外)
{{ selectedItem.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