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更高水平履职、更加有为担当,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图为杏林大桥、厦门大桥、集美大桥、翔安大桥如长虹卧波,连通岛内外。(记者 林铭鸿 摄)
2024年1月,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现场。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詹文 通讯员 黄晨颖 庄华明 本版图/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提供 除署名外)
奋楫笃行,华章日新,又是一年两会时。
站在时间的坐标回望,一张砥砺前行、实干担当的民主法治答卷正徐徐铺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鹭岛大地展现出蓬勃生机。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
回眸2024年,在厦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更高水平履职、更加有为担当,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春华秋实又一年,昂首阔步新征程。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化政治建设
固本强基夯实履职之基
2024年,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人大政治机关的根本属性,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第一议题”制度,紧密结合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坚持用好我市系统回顾特区奋斗历程得出的“三条重要结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将党纪学习教育与人大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有机结合,举办专题党课、读书班、专题研讨等36场次,开展警示教育、现场教学活动等50场次,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机关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增强,为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以“一支部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为抓手,扎实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和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全面提升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舆论工作,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厦门故事。
践行“四下基层”,大兴调查研究,2024年组织开展22项课题调研,组织参加省人大调研课题150篇,加强调研成果转化运用,着力推动事关全局的问题解决。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落实“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行动,着力锻造过硬干部队伍,营造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努力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提升立法质效
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厦门经济特区立法权30周年。30年来,这片立法“试验田”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勇于突破深水区”,变通与创新成为特区立法的灵魂和价值所在。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立足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统一,围绕务实管用破题,制定了一大批不仅具有基础性、支撑性,还在全国具有开创意义和示范作用的法规,其中有19部属于全国首创。这些法规聚焦市场经济、生态保护、城市治理、民生保障、两岸融合等重点领域,许多先行立法创设的主要制度,已被国家立法所吸收,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厦门经验”“厦门蓝本”。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在系统总结特区立法30年发展实践的基础上,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国之大者”,盯牢民生关切,将特区立法工作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等全市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先行先试,持续探索立法引领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推动立法决策同服务大局、改革决策相衔接,急用先行,既有“大块头”,又有“小快灵”立法,在提升立法质效上不断发力,取得丰硕成果,2024年审议通过14部法规,其中1部法规为全国率先立法,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高质量法治供给。
强化综合改革试点法治保障。制定大陆首部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地方性法规,着力构建全流程、规范化的直接采认机制,便利台胞在厦就业创业,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制定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中心条例,聚焦法定机构运行、人才引进、财政保障三大机制建设,对金砖创新中心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式以及人事权、财权等进行立法创新;修改促进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建设规定,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助力扩大高水平开放;修改农村集体财务审计条例、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规定、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筑条例等法规,确保改革与立法决策相统一。
优化城市治理现代化制度供给。制定城市更新条例,在建立可持续更新模式、推进城中村改造以及土地开发利用、低效用地盘活利用等方面创新制度设计,推动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建设;制定船舶污染防治条例,对标国际航运先进做法,构建具有厦门特色、满足实际需要的船舶污染防治制度体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修改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办法,优化审批服务,细化安全措施,服务社会治理。
顺应民心持续强化民生领域立法。更好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许多意见建议被吸纳转化为法规条款。修改法律援助条例,扩大援助范围,简化申请流程,提升援助质效,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授权市政府对失业保险条例中与改革要求不一致的规定进行暂时调整适用,夯实民生保障法治根基。
增强监督实效
精准有效监督 服务中心大局
2024年,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紧扣民生关切,着力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务实高效、精准有效开展监督,听取审议37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审计报告,开展6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开展3次专题询问、5次满意度测评,推动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落地,更好助力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
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完善人大监督的形式、程序、流程,进一步探索构建“执法检查—发现问题—专题询问—提出意见建议—代表建议督办—整改落实—满意度测评”的全流程闭环监督机制。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开展联动监督、跟踪监督、满意度测评、清单式执法检查、跨区域联合监督、全媒体直播专题询问等,用实际行动彰显人大履行宪法职责的自觉和担当。
以监督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听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新型工业化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报告,听取审议文旅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形成叠加集成效应,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以监督助力经济回升向好。听取重大片区开发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报告,提出贯彻改革部署、塑造发展动能、挖掘需求潜能、抓实民生举措等方面意见建议,促进落实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次听取并审议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听取审议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报告,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组织代表参与26个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首次在听取审议决算报告的同时审议部分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3次依法作出批准预算调整的决议,推动财政资金高效规范运行、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
以监督深化生态文明“厦门实践”。听取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工作等报告,开展历史风貌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对公园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助力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市建设。
以监督增进民生福祉。开展职业教育法、粮食安全保障规定和家庭教育、法律援助“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综合运用听审报告、专题询问和满意度测评的方式开展机构养老工作专项监督,听取医疗卫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等报告,持续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把城中村改造情况作为监督重点,通过听取审议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助力打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攻坚战。高标准谋划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常委会票决制工作,推动民生实事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票决出的9大类40个民生实事项目全部落地落实,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大事”。
凝聚发展合力
守正创新发挥代表作用
2024年,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准确把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赋予人大工作的新内涵新特点,紧紧围绕尊重代表主体作用,不断完善机制保障,加强代表能力建设,深化拓展代表工作,用心用情支持和保障代表提升履职成效。
“两个联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组成人员创新开展“自助式”联系代表活动,紧紧围绕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中心工作,自主安排时间、自选活动形式、自行确定主题,积极开展宣传宣讲。有专业特长、熟悉相关议题的基层代表,受邀参与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座谈交流等活动。健全常委会领导与列席代表座谈机制,2024年邀请相关领域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49人次,围绕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发展新质生产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等听取意见建议,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持续推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提质增效,全市共建成室站586个,其中45个镇街均建立了活动室、518个村(社区)建立了活动站,建立行业活动站23个,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渠道更加通畅。支持同安区加快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学习实践中心建设,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代表“好声音”,变成发展的“强重音”。市人大常委会既着眼于代表议案建议“内容高质量”,又着力于“办理高质量”,加强谋划部署,优化机制流程,拓宽素材来源,修订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引导代表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群众重大关切提出高质量议案和建议。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对议案建议实施精准分办、归口督办、重点督办,定期开展落实情况“回头看”,提升办理质效,撬动解决一大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数字厦门”建设、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开展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安全管理立法等3件议案,以及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代表提出的286件建议,全部办结,代表满意率100%。
倾情服务,提升代表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采取由专委会与代表工委联合开展培训的方式,分批次、分领域举办代表履职专题培训班,召开政情通报会,组织代表视察,组织代表参加各类征求意见会、听证会、座谈会等,帮助代表更好掌握全市发展大局。组织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并开展履职满意度测评,以“一人一函”方式向代表通报年度履职情况,切实增强代表履职责任感使命感。推动智慧人大“代表平台”运行试用和功能优化,实现代表建议提出、交办、办理、督办、评价“全程可视”,以数字化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
点击
书写新时代基层人大精彩“答卷”
一年来,厦门各区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依法履职,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履职为民,踔厉奋发。2024年,厦门市各区人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守正创新、依法履职、联动发力,创造性地做好人大工作,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基层人大的智慧和力量。
●思明区人大常委会
政府部门工作评议见行见效
2024年,思明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完善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后监督的新举措,对政府部门进行评议,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推动政府部门更好依法行政。制定《关于对区政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的实施方案》,成立3个工作评议组,每年选取若干政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现场看、当面问、集中议,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对被评议部门进行公开测评。会后督促政府部门整改落实,提升评议质效。这三年,共选取9个部门开展评议,并着力实现届内全覆盖。
●湖里区人大常委会
代表“回家”听民声解民忧
2024年,湖里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重点打造企服、文旅等特色行业站点,组织开展区人大代表“‘回家’听民声解民忧”活动,179名区人大代表“回家”履职,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64条。精准将群众反映普遍的问题列入监督议题,全年围绕教育、就业等民生事项开展监督9场(次)。对重点建议办理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2024年督促办结代表议案建议114件,辖区道路通行、闲置地块利用、电动车充电等540个群众关切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集美区人大常委会
“量体裁衣”为代表履职搭平台
2024年,集美区人大常委会创新设立“代表+高校”“代表+乡村振兴”等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为代表“量体裁衣”打造履职阵地。比如杏滨街道“代表+商会”活动站,为辖区企业解决员工子女入学等问题,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全区81个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全年收集建议677件,推动解决565件,切实传递民主温度。废弃多年的海蛎加工厂空地,在集美人大的积极推动下,改造成嘉庚公园公交场站,开通公交线路,方便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海沧区人大常委会
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检察联系点
2024年,海沧区人大常委会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抓手,将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相结合,深入企业、园区调研100余场次,与区检察院合力设立一批知识产权保护检察联系点。推动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分中心落地,发挥海沧作为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的优势,开展“代表活动站+”主题活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治环境。连续七年围绕交通问题开展监督,促成工业区增设2条地铁接驳高峰专线,新建停车场16处、新增停车泊位近2000个。
●翔安区人大常委会
“三五”监督机制助营商环境优化
2024年,翔安区人大常委会创新“领衔代表 + 承办单位 + 区镇(街)人大”三方会商制度,运用“三五”监督机制(“五种”监督方式、“五式”工作方法、“五实”工作举措),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家访式”上门走访,问需于企、问计于企;“紧盯式”跟踪监督议案办理全过程,推动议案办理取得实效;“体检式”查找困扰经营主体、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征求意见建议45条;“清单式”细化整改任务,强化跟踪督促,推动专题询问后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同安区人大常委会
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贯通协作
2024年,同安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化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贯通协作机制,形成全方位监督合力,推动提升监督工作质效。丰富督办形式,会同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等单位,采取现场察看、走访调研等方式,召开代表“半月谈”问政交流会、重点建议“面对面”督办测评会等,多措并举进行督办,并加大整改落实情况监督力度,形成常态化跟踪督办机制。持续强化成果转化运用,及时将监督成果作为通报表扬、干部培养等重要依据,促进成果共享共用。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