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 持续提供一站式争议解决服务
2024-09-23 15:08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林倩)日常生活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一般拍照、快处,很快就能解决。但在海上,如果遇到国际船舶碰撞等事故,处理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主要原因在于涉及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需要一个多方认可的机制。

  2023年9月7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以下简称“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在海丝中央法务区正式挂牌设立。这是全国首个专门负责国际海事纠纷多元化解决相关工作的机构,中心通过资源聚合、流程再造、机制规范,为国际海事纠纷诉调提供了可操作性对接规程。一年来,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成功化解十几起涉及西班牙、新加坡、德国等国的典型海事纠纷,涉案标的额超千万元。

  案例

  不到24小时,撞船纠纷高效解决

  今年4月,一艘外籍商船在福建罗源水域与中方船舶发生碰撞,事故造成两船船体不同程度受损。事后,事故双方就碰撞事故责任及损失进行了多轮协商,但因在和解金额上始终存在较大分歧,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由于事故发生时船上的承运货物迫切需要运往下一港口,外轮方找到厦门海事法院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请求提前介入协调。

  收到调解请求当日,该中心先行询问碰撞事故发生经过等相关情况,并立即协调海上交通事故纠纷(福州)多元化解中心组织事故双方进行调解。

  当日下午,各方人员到达调解现场,事故双方对无争议事实进行确认,分别陈述了各自意见,事故双方的碰撞责任也得以明晰。厦门海事法院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拿出同类案件的相关赔偿标准,帮助双方释法析理,将和解金额引导至双方利益的最佳平衡点。

  经过3个小时的深度沟通,事故双方最终打破僵局,签署了和解协议。一起极可能涉及扣船和诉讼程序的涉外船舶碰撞纠纷,不到一天就得以圆满解决,如果按照传统审理模式,涉外船舶碰撞损害责任纠纷需要近一年的审理期限。调解结束后,事故双方均深表赞许。外轮方代表竖起大拇指,对厦门海事法院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提供普惠平等、优质高效的海事司法服务给予肯定。

  机制

  “专业+合力” 展现多元解纷成效

  是什么让一度僵持的纠纷得以化解?涉外海事纠纷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合力不断增强是关键,这也让多元解纷的工作实效日益凸显。涉外船舶碰撞纠纷中,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指派厦门海事法院涉外庭副庭长俞建林及其团队协调解决。作为厦门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俞建林拥有丰富的涉外海事案件审理经验。

  2023年10月,厦门某生物科技公司通过某航运企业将其生产的生物化学制品出口运输至西班牙,因在货物运输过程中产生货物损失从而引发双方争议。诉至厦门海事法院涉外法庭后,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调解员从大量的材料中筛选出关键证据——货物报关单,它成为厘定货损的重要证据之一。

  正是在纠纷调解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高效专业的服务也有效夯实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与此同时,围绕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各方资源也在不断整合聚集——自去年9月7日成立以来,中心对接引入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厦门仲裁委员会、厦门市海丝商事海事调解中心、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等社会资源;与福州海事调查工作室和海上交通事故纠纷(福州)多元化解中心高效联动;在泉州船东协会设立首家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服务点,填补了泉州地区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服务的空白。这一系列举措,助力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形成融合多方力量的纠纷解决共同体,为国际海事纠纷的多元化解提供了一站式平台。

  成效

  降本增效 提升中外当事人获得感

  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对接,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已向合作的调解组织、仲裁机构推送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海上人身损害责任纠纷等各类典型且适宜调解的国际海事纠纷,涉案标的额超千万元。

  俞建林介绍,目前,诉调对接机制已经完成了对国际海事纠纷诉前、诉中等各环节的全面覆盖,经由中心委托调解的纠纷实现了解纷成本降低、解纷效率提高的良好效果,为创新实践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提供了成功范例,切实增强了中外当事人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厦门海事法院将继续完善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持续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经济的一站式争议解决服务,全力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厦门海事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

厦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