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宪法宣传周”暨法治社会建设“十大行动”主题宣传活动在五一广场举行。(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林菁)昨日下午,2024年厦门市“宪法宣传周”暨法治社会建设“十大行动”主题宣传活动在五一广场举行,将全市“宪法宣传周”活动推向高潮。活动由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和市司法局联合主办。
连日来,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全市各区各部门深入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从举行宪法宣誓到组织现场观摩庭审,从普法进校园、进社区到精准化益企法律服务对接……不断创新的普法形式,推动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向深里去、往实处走。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在普法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更多群众于“润物细无声”中感受法治的力量和温度,为厦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法治盛宴
打造宪法宣传“嘉年华”
周日的五一广场很热闹。昨天下午,一场宪法普法宣传的“嘉年华”在这里举行。
“我国现行宪法是哪年颁布实施的?”“我国对宪法进行了几次修改?”……舞台现场,普法知识问答穿插着答嘴鼓、木偶戏等非遗节目演出,吸引众多市民参与。非遗传承人的暖场表演把宪法知识结合在节目中,引来阵阵掌声。
广场的中央,大型的红罐可乐尤其抢眼——由可口可乐特有物料搭建的普法展区,摆满了“红色易拉罐道具”,“法治厦门 幸福之城”的字样尤其醒目,大型IP的加持赚足眼球,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普法游戏互动。
普法“嘉年华”互动游园集市里,还有宪法大转盘、宪法主题儿童绘画作品展、法治告白墙、普法无人机飞行展演等项目,市民群众踊跃参与,气氛热烈。活动现场,各部门拉设宣传横幅、摆设宣传资料,普法工作人员面对面普法,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法治盛宴”。
主办方介绍,今年“宪法宣传周”期间,市司法局统筹协调,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大”主题的“微”传播,通过创新沉浸式学习宣传载体与模式,构建全方位普法宣传矩阵,营造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厦门实验小学,小学生们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感受法律的公正与庄严;沙坡尾活态展示馆,“笔下呈‘宪’,与法‘童’行”的文创绘画活动让演武小学的孩子们沉浸其中;在集美软件园,针对企业遇到共性问题的法律咨询定期开展……
我市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还构建了“海、陆、空”普法宣传矩阵——在轮渡码头宣传栏,公交、地铁、楼宇宣传渠道,《厦门航空》杂志上,都可以看到相关视频及海报,全方位普法大联动在全市营造出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深入一线
各区创新普法有特色
为了让宪法走入百姓生活,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全市各区在宣传的形式和实效上下功夫,纷纷把活动“搬”进学校、企业、乡村等地。
思明区在仪式感和参与感上下功夫,组织新提任领导干部与新入职公务员进行宪法宣誓;开展“法治后备厢集市”“法治快闪秀”和“法治智趣问答”等活动。
湖里区将普法与音乐会巧妙融合,在灿烂的阳光下,海岸线、摩天轮、跨海大桥交相辉映,为市民群众带来一场独特新颖的法治文化盛宴。
集美区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集美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软三园区的工作室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联络点正式揭牌,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
海沧区通过公交车、地铁、楼宇广告等载体投放宪法宣传视频,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推动普法工作质效持续提升。
同安区以“法治+非遗”为主线,将宪法宣传与非遗游戏结合起来,让宪法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扎根百姓心间。全省首个多元化“AI法律智能咨询”和全省首个“人民调解GPT”上线,同安区公共法律服务迎来数智化变革。
翔安区为2024年度“优秀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优秀村(居)法律顾问”颁奖,并通过法治文艺演出、现场普法宣传活动、普法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与此同时,全市约150支“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也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创新宣传方式开展普法: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中队走进厦门博林学校,向同学们普及法律知识。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携手滴滴出行厦门分公司推出主题互动游戏,让文明出行意识深入人心。
法治护航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日前,一场聚焦“关税法与进出口政策”的宣讲会在厦门自贸片区举行,市司法局和厦门海关为企业带来关税相关法律和政策宣讲,帮助企业规范申报。
这场普法活动的举办,源于自贸片区内企业的实际需求——新修订的《关税法》开始施行,外贸企业对商品规范申报的目录还不熟悉,政策解读需求迫切。
今年以来,紧扣“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全市司法行政部门持续探索完善惠企、护企、兴企机制,以高质量的法治服务供给不断满足辖区企业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将法治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
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全市推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各相关单位、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工作重点和执法实际,厘清本单位普法任务,进一步压实普法责任。
近期,思明区司法局开展“送法进企业,护航新发展”活动,蒲公英“益企”法治工作室揭牌,打造益企惠企新平台。蒲公英“益企”法治工作室利用思明区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整合各方法律服务力量,实现“问需于企、送法进企、护航兴企”。海沧区司法局深化法治助企等“148”品牌建设,搭建“蒲公英”普法驿站,组织律师志愿者定期深入企业。
对接企业法律需求,搭建法律服务平台。一年来,“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市司法局还联合相关单位定期举办政策宣讲、送法入企等活动。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素养,也为我市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12月的厦门,从学校到园区,从企业到社区,从基层单位到政府机关,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法治之花正在鹭岛绚丽绽放。
责任编辑: 刘福伟,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