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福建如何让两岸融合发展的步伐接入移动互联网?2017年,大陆首个服务台胞的数字化平台——福建“台陆通”App在平潭上线,这是由福建民间力量创办的“云服务”企业。
支持福建沿海地区密切与金门、马祖贸易往来,加强与金门、马祖合作开展园区建设。若干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闽台经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贸融合发展,支持台商台企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详细]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近日发布。中共福建省委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该实施意见的背景、意义和特色亮点。
[详细]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详细]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措施》(简称“七条措施”),聚焦标准、计量、认证认可领域,促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共通,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七条措施’有利于破除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技术标准障碍,促进两岸经贸深度融合,鼓励更多台湾同胞在闽投资兴业,并为探索建设两岸共同市场打牢基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文生说。
[详细]28日上午,厦门、漳州、泉州海事局共同签署《厦漳泉区域海上安全监管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提升厦漳泉沿海区域水上交通协同管控能力,畅通海上运输大动脉。
[详细]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到2035年,福建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41.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215.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34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18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89.9亿立方米。
[详细]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意见》提到“加快推进与金门通电、通气、通桥”和“推进福州与马祖通水、通电、通气、通桥”,我省高度重视相关项目,积极推进取得实效。
[详细]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福建省交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文忠介绍,福建在入闽的交通“第一站”设立台胞交通服务窗口。
[详细]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福建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伟平表示,台湾的高职教育起步早、体系完整,在办学观念、模式运作上比较成熟,具有优势,有许多好的教育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欢迎越来越多优秀的台湾教师到福建省职业院校任教,将在闽台教师积极参与我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方面予以支持,鼓励台湾教师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在职称晋升、培训、评先评优等方面倾斜。
[详细]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黄华安表示,我省是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全省公安机关不断优化台湾居民居住证办理,最大限度方便申领台湾居民居住证、最大限度推动便利应用。
[详细]台湾品牌首次加入大陆老字号“大家庭”。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四个台湾品牌昨日顺利通过公示,正式被认定为厦门老字号。 【详情】
在广大台商积极助力下,厦门与台湾密切交流合作,从融化阻隔海峡的坚冰,到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不断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热情拥抱登“鹭”发展的台商台企,也让厦门成了12万台胞台商心安之处的“第二故乡”。 【详情】
来自台湾的残障人士、老年朋友在厦门乘地铁、逛植物园时,会发现不少无障碍设施用起来格外熟悉和顺畅——这是因为它们都按照两岸无障碍共通标准设计施工。 【详情】
28日上午,厦门、漳州、泉州海事局共同签署《厦漳泉区域海上安全监管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提升厦漳泉沿海区域水上交通协同管控能力,畅通海上运输大动脉。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