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工作者及小记者一行参观沙坡尾活态展览馆。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蒙婧 实习生 张颖莹 图/海西晨报记者 陈理杰)7月28日,“喜迎党的二十大 看跨岛发展新貌”学习体验活动进行到第五场。40多位社区工作者及小记者一行走进沙坡尾、深田社区、澳头社区、金安社区。从渔港人文和社区邻里的主题中,进一步感受厦门城市发展的文化底蕴及社区基层的治理之道。
“喜迎党的二十大 看跨岛发展新貌”学习体验活动是厦门市“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七大类活动之一。学习体验活动共设6条线路、10场活动。6条线路分别为特区精神学习体验线路、跨岛发展学习体验线路、创新发展学习体验线路、生态文明学习体验线路、基层治理学习体验线路和乡村振兴学习体验线路。未来,活动参与者还将走进多个学习体验点,引领学习新风尚,激发学习新力量。
游百年渔港 品鹭岛人文底蕴
昨日上午9时许,活动参与者走进沙坡尾。作为厦门最古老的港口、岛内现存的唯一老式避风港,这里一度是厦门的渔业中心。它不仅是老厦门人的精神寄托,也是这个城市时代与文化的缩影。
通过走访参观沙坡尾活态展示馆、艺术西区、厦港非遗项目“送王船”等,参与者进一步领略了沙坡尾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自然与人文生态和谐共存的独特魅力。
“六月乌夹黄翅鮸鱼来吃饵;七月吧浪鳁,有通吃阁有通分。”在沙坡尾活态展示馆,不少参观者自发念起了传统的闽南渔谣。通过雕塑场景、纪录影片、体感互动等多元化的展出形式,参观者们得以了解沙坡尾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当参观完长达10米、精致华美的观赏性王船,大家更是发出阵阵赞叹。
来自康乐二小的五年级学生吴忠铭兴致盎然地说:“送王船太壮观了!从中我感受到渔民的智慧和他们‘坚韧争先’的精气神,也感受到闽南文化的博大精深。”
集美区金安社区工作人员汪红星是来自武汉的“新厦门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沙坡尾。参观完,汪红星十分感慨:“沙坡尾是旧城更新创新的一个典范。一代代人在记录历史沿革的过程中也做到了文化传承,这种有机更新又注重文化底蕴的做法对社区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访岛内外社区 学习理念促实干
本场学习体验的第二站,活动参与者来到深田社区的深田文史馆和政治生活馆。作为“近邻”模式的发源地,深田社区一手抓党建引领,一手抓就近服务,致力打造一刻钟“近邻生活服务圈”深田样本,让居民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通过观看《深田读册歌》等作品,活动参与者对“远亲不如近邻”“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工作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昨日下午,活动参与者还前往澳头社区和金安社区参观。参访团成员、开元街道虎溪社区工作人员颜枫表示,到不同社区参观学习帮助她开阔了工作思路,丰富了工作举措。她说:“这次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开展后续社区工作中,要以党建为抓手,盘活社区资源,结合闽南文化,以文化底蕴增强居民的凝聚力,更好地做好社区工作。”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