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生态美感受产业兴 第四场学习体验活动举办
2022-07-26 15:00 来源:厦门日报

  在厦门百利现代农业科技园内,讲解员向参观者讲解嫁接技术。

  在厦门市下潭尾湿地公园,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红树林的作用。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柯恺筠 实习生 杨乐琪)昨日,“喜迎党的二十大看跨岛发展新貌”学习体验活动第四场举行。活动邀请了近60位市民参与生态文明学习体验线路,他们走进厦门市下潭尾湿地公园、厦门百利现代农业科技园、厦门环卫科普馆和五缘湾湿地公园,感受城市发展脉动。

  据悉,“喜迎党的二十大看跨岛发展新貌”学习体验活动共设6条线路、10场活动。6条线路分别为特区精神学习体验线路、跨岛发展学习体验线路、创新发展学习体验线路、生态文明学习体验线路、基层治理学习体验线路和乡村振兴学习体验线路。下周,参与学习体验活动的市民将开启基层治理学习体验线路之行。

  生态文明跨岛发展给城市带来新面貌

  昨日上午9点40分,大巴车载着参观者开进下潭尾湿地公园。园内红树林面积达85公顷,设有景观步道,让进园游客能近距离观察植物与滩涂。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是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之一。

  “红树林在固碳储碳、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厦门通过开展红树林种植和湿地公园建设,红树林面积有效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工作人员白斯捷向参观者介绍。一望无垠的红树林,以及滩涂上活动的泥鳅、螃蟹等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也让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深的了解,引发对跨岛发展的新思考。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师黄金阳恰巧是下潭尾湿地公园建设者之一,此次他带着9岁的儿子黄谦怀作为参观者来到公园。“10年前,我随博士生导师卢昌义参与红树林修复项目,当时这里还是乱石堆和养殖场……”他回忆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下潭尾湿地公园构建了良性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也推动了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黄金阳感慨:“下潭尾湿地公园已成为全市人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生态文明跨岛发展给城市带来新面貌。”

  垃圾分类成绩突出为市容市貌添光彩

  昨日下午,参观者来到学习体验的第三站——厦门环卫科普馆。展厅内播放着厦门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发展的视频。视频中介绍,厦门将海域垃圾也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包括海上垃圾打捞等。2021年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蝉联全国大城市中第一档第一名。讲解员介绍,“垃圾直运”是指像公交车那样,设置固定的行驶线路和站点,有专门的垃圾分类运输车,定时到各站点收垃圾。从2020年开始,厦门全力推行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的直运模式,努力实现四类垃圾百分百分类直运。

  厦门市滨东小学6年级学生康梓和在参观完科普馆后意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厦门是生态花园,身为厦门人,看到自己的家乡在垃圾分类工作方面成绩突出,有一种自豪感。”她说,她在学校是红领巾宣讲员之一,回到学校后,将把自己在学习体验中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同学。

  同安区的厦门百利现代农业科技园和湖里区的五缘湾湿地公园也是体验点之一。厦门市滨东小学副校长吴玉琼对厦门百利现代农业科技园印象深刻。“科技创新给农业带来新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令我耳目一新。”吴玉琼说,她将从此次跨岛发展学习体验中汲取经验,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及家人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