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吴俊鸿 柯恺筠 通讯员 曹晓薇 图/厦门市禁毒办提供)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是涉及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不仅严重侵害人的身体健康、销蚀人的意志、破坏家庭幸福,而且严重消耗社会财富、毒化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同时极易诱发一系列犯罪活动。毒品危害之多,凸显禁毒工作之重要,它事关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禁毒委各成员单位凝心聚力,以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目标,坚持多措并举、社会共治,侦破一批贩毒案件,化解一批涉毒风险,帮助一批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取得了一定成效,探索了一系列毒品治理亮点,缉毒执法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禁毒工作稳中有进、成效初显。
今天是“6·26”国际禁毒日,本报记者带您了解去年以来我市禁毒部门所做的工作。
我市禁毒部门深化全民禁毒宣传,积极推动毒品预防教育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社区、进农村,进一步增强全民禁毒意识。图为民警在学校开展禁毒宣传。
统筹禁毒
“四级书记”层层推进
【成效】全层级落实禁毒工作责任:全市45个镇街、542个村居成立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并纳入考核考评范畴
“禁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国禁毒相关会议中多次这样强调,充分体现统筹禁毒的重要性。
去年以来,全市“四级书记抓禁毒”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部门把示范创建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对争创工作做出批示,各区、镇街、村居层层落实书记抓禁毒工作机制,全市45个镇街、542个村居成立禁毒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禁毒工作领导班子及专职工作人员。
此外,市委政法委、市效能督查办、市委文明办分别将创建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综治)、政府绩效、文明创建考核考评范畴,健全完善督导检查、考核评价、问效问责等制度,不断压紧压实各级各责任部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责任。市禁毒委42个成员单位成立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将示范创建工作项目化、清单化逐一落实。市禁毒办还组织对各区禁毒知晓率、群众满意率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纳入各区政府绩效管理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
“我们将以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契机,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把禁毒工作走深走实,让群众成为创建工作的广泛参与者和最直接受益者。”市禁毒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业缉毒
筑牢堵源截流防线
【成效】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去年来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49起,移送起诉毒品犯罪嫌疑人413人,缴获各类毒品85.01千克
禁毒工作的关键,在于铲除毒品生存土壤,始终保持对毒品的“零容忍”。
去年以来,厦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按照国家、省禁毒委的部署要求,持续推进“飓风肃毒”“除冰肃毒”“净边”“拔钉追逃”“寄递渠道禁毒百日攻坚行动”等会战专项行动,强化专案攻坚,以毒品目标案件为抓手,建立大要案件会诊及跟进督促机制,每起专案专人跟进、因案施策,全市禁毒部门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49起,捣毁涉毒团伙29个,破获省级以上目标案件8起,移送起诉毒品犯罪嫌疑人413人,缴获各类毒品85.01千克,其中破获千克以上毒品大要案7起,缉毒执法成效位居全省前列。
针对厦门251.34公里海岸线这一特点,公安、海关、海警、邮政等建立健全跨部门合成作战机制,加强沿海管控能力,建设集美、翔安沿海毒品查缉站,筑牢堵源截流防线,严防毒品流入,确保海域涉毒走私犯罪零发生。
“缉毒,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坚持‘露头就打、打深打透、打出威慑’原则,对毒品犯罪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挤压涉毒在厦门的犯罪空间。”厦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强化戒毒
帮扶帮教显温情
【成效】全环节服务管理吸毒人员:帮助400余名吸毒人员解决就业问题,2021年新发现吸毒人数同比前一年下降50.8%,戒断未复吸人员逐年上升
对于贩毒分子,虽远必追,对于吸毒人员,从另外一个侧面,他们也是毒品的受害者,同样需要社会的帮扶和关爱。
为了让阳光和雨露,同样照耀和润泽这些特殊的群体——去年以来,全市禁毒部门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全市42个镇街建成标准化禁毒工作站,其中全国级品牌社区工作站1个,省级品牌社区工作站12个,开展吸毒人员戒治帮扶,通过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帮助400余名吸毒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对186名特困人员“一人一策”制定帮扶清单,促进吸毒人员早日回归社会,实现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三年“零脱失”,全市实现了新发现吸毒人数逐年下降(2019年至2021年分别比降21.4%、52.8%、50.8%)和戒断未复吸人员逐年上升(2019年至2021年分别比升5.64%、2.54%、1.53%)的良好态势。
“不少吸毒人员只是在人生某一个阶段迷了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回归社会,回归原来的人生轨迹。”一名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者这样认为。
系统管毒
实现三个“零”
【成效】全要素监管制毒物品:实现非法种植“零产量”、涉麻制麻“零窝点”、走私制毒物品案“零发生”
禁毒工作,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就是打击贩毒、抓吸毒人员。其实,全要素监管制毒物品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去年以来,全市禁毒部门开展制毒物品专项治理,市区两级禁毒办加强对全市1300余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及时发现整改隐患问题,未发生制毒物品非法流失案事件。市禁毒办大力推进“放管服”工作,推进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入驻新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平台,会同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对关键设备和重点品种购销环节监管。
监管,重在日常、贵在经常。全市禁毒部门健全完善日常动态检查监管机制,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事中、事后检查,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履职尽责,有效防范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重要敏感区域,全市基本实现了非法种植“零产量”、涉麻制麻“零窝点”、走私制毒物品案“零发生”。
科学测毒
做到预警预测预防
【成效】全方位开展毒情监测预警:去年,在国家禁毒委开展的污水监测中,厦门是全国毒品滥用程度最轻的城市之一
在许多国家,衡量一个地区的吸毒人群与毒品使用情况,有一个技术参数指标——城市污水中的各种毒品成分含量,通过技术手段能够推算特定区域内滥用毒品的种类、消费量、吸毒人员规模等数据,并且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禁毒委开展的污水监测中,我市是全国毒品滥用程度最轻的城市之一。
据介绍,为不断完善毒情监测工作体系,市公安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各区污水进行检测,科学评估地区毒情变化态势。此外,加紧建设翔安区毒品检测实验室,同时与厦门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实验室(国家级)合作,常态化开展污水含毒量检测,实现毒情实时监测预警,全面提高毒情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涉毒情报研判,构建市、区、派出所禁毒室三级研判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涉毒情报线索发现和精准打击能力。
全民防毒
禁毒宣传氛围浓厚
【成效】毒品预防教育全覆盖:线上毒品预防教育100%,各区组建各类志愿者队伍77支,高校联盟志愿者服务队11支
禁毒工作,防字为先,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和防范抓起,扣好健康人生第一粒扣子。
去年以来,全市禁毒部门加快“十百千万”工程建设进度,教育部门把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安全和“文明校园”考核体系,开展“五个一”活动,推动教学计划、大纲、师资、课时、教材“五落实”,实现线上毒品预防教育全覆盖,在去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中,厦门位居全省前列。
深化全民禁毒宣传,各成员单位积极推动毒品预防教育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社区、进农村,进一步增强全民禁毒意识,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市、区禁毒办在“6·3”虎门销烟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点,集中开展“争创工作启动仪式”“网上警民恳谈”“禁毒知识竞赛”“微视作品赛”等禁毒系列宣传活动。
各区组建各类志愿者队伍77支,禁毒协会3个(集美区、海沧区、翔安区)、高校联盟志愿者服务队11支,形成禁毒宣传强大社会力量。此外,打造厦门禁毒宣传新媒体矩阵,今年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厦门禁毒微信公众号、厦门禁毒新浪微博,其中,微信公众号开号前三个月均跻身全国地市级禁毒微信公众号前20强,蝉联全省第一。
“随着我们宣传的深入,从禁毒在电视里,到禁毒就在身边,甚至争当禁毒志愿者,识毒防毒拒毒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相关民警介绍。
【亮点】
翔安区“三五”工程
筑牢沿海查控铜墙铁壁
为严厉打击、有效预防毒品犯罪活动,翔安各禁毒部门,针对翔安区与金门距离全省最近,海岸线全市最长、临海陆域全市最大、渔船民和船舶数量全市最多、船舶停靠点和码头管控任务全市最重等“五个最”海域特点,采取“海上查”“岸线防”并重、打击整治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打造“五道防线合围”“五个系统融合”“五个部门联动”的沿海毒品查缉“三五”工程,有力震慑毒品走私犯罪分子,涉海犯罪排查打击和涉毒阵地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毒品走私犯罪及相关警情持续“归零”,工作机制以及成效得到国家、省禁毒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思明湖里创新模式
让特殊人员回归
思明区厦港街道“回归工作坊”自2013年成立以来,作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帮扶阵地,通过落实动态管控、强化戒毒治疗、助力回归社会三大措施,设立积分鼓励管理机制,对帮教对象在工作坊内制成的手工制品,技能学习掌握等情况,以“以物代币”的劳动计酬模式,每月结算,提升个人能力,促进更好地回归社区生活,实现戒毒人员“看得到、管得到、教得到、帮得到”的效果,成为省市禁毒示范点。截至目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无漏管脱失情况,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达到100%,6名康复戒毒人员实现就业。
此外,湖里区江头街道在实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由“有人管”“管得住”向“管得好”目标前进的道路上,扎实开展戒毒康复人员精准帮扶救助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荣获“国家禁毒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示范点”“福建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示范点”“厦门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示范点”等多项荣誉。
市司法局禁毒宣讲团
进百村走千户入万家
2020年7月,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成立“红罂”禁毒宣讲团,进百村、走千户、入万家。宣讲团把宣传重点聚焦在校园,走进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特点,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和载体,讲述新型毒品的种类、毒品滥用的影响及危害,教会青少年识毒、拒毒、防毒技巧,引导他们走“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之路。目前,“红罂”禁毒宣传进百村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预计进行宣讲61场次,受众3万余人(目前已开展33场次,受众近2万人,已覆盖全市六个区部分高校、企业、单位、镇街、村居),推进全市“无毒镇(街)、村(居)”守护行动工作走深走实。
校园禁毒教育
多次获全国荣誉
说到校园禁毒教育,厦门市第十中学是一张名片。
目前,学校正在改扩建“林则徐禁毒宣教室”,将继续推进新时代校园毒品预防教育,充分发挥校园毒品预防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目前学校学生注册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比例达100%,学生参加禁毒知识竞赛成绩满分率达100%,学校教师林建华入围全省“最美禁毒人”。
宣教室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校园,还将接待相关企事业单位、辖区民众到“宣教室”接受毒品预防教育,扩大宣传教育受众面、覆盖面。厦门市第十中学在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上取得显著的成绩,先后获评“全国毒品预防教育创新单位”“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征集】
举报涉毒线索
共守鹭岛净土
市禁毒委副主任、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林传灿表示,禁毒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是一场为期三年的征程,下一步,市禁毒委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对涉毒违法犯罪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推行涉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管理“放管服”。此外,禁毒工作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希望广大群众踊跃拨打“110”举报涉毒线索,共守鹭岛净土,对于查证属实的,单案最高可奖励30万元。同时,希望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禁毒示范城市创建,踊跃参与禁毒志愿者活动,警民同心,合力打好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