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记者 赖昊拓 通讯员 曾大龙 李世翔)“绿色无公害的品牌打响了,明年的茶叶一定会卖得更好!”日前,在政和铁山镇大红村,一场由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茶业发展中心举办的病虫害生物农药免费发放活动,吸引了众多当地茶农的参与。
活动共发放近7000份生物农药,惠及400余户农户,根据种植户各自的茶园面积合理分配,包括藜芦根茎提取物、苏云金杆菌、“倍倍加”助剂、茶皂素等,可有效防治茶小绿叶蝉、茶黄螨、茶尺蠖等病虫害侵袭。
大红村位于铁山镇北部,是南平首个茶园整体不使用化学农药的试点村,拥有茶园面积2300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在党的领导及中国工农红军七军团20师支持下,在福建革命斗争史上写下过灿烂一笔。在新时代,这里又成为探索“三茶”融合之路的先行者。
今年,政和县在铁山镇大红村等地建设了面积达3300亩的生态茶园示范区,整村推进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通过采用生物农药防治技术措施实现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实现茶叶品质和茶农收入的共同提升。”政和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蔡桂辉介绍。
在政和骏皓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汪青看来,茶叶品质好,才能卖得好。近年来,企业产值以每年10%的速率增长,得益于政府高度重视茶叶品质和对区域公共品牌的推广。“我们坚持对近500亩生态茶园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从源头上管控茶叶品质。”汪青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年产值已增长至600多万元。
政和全县茶园面积达11万亩,生态茶园8万亩,年产茶叶1.75万吨,产值20.66亿元。近年来,政和县定期召开茶叶质量安全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茶叶质量安全管控专项行动工作,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严格农药监管、增强渠道宣传、完善奖惩办法等措施,茶叶质量基础防线正越筑越牢。
“现阶段先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今后还要通过生态调控、以虫治虫、土壤优化、提质增效等技术实现生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实现产量、品质双丰收。”漳州市绿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告诉记者,为了让茶农更规范、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政和引进该公司对生物农药施药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并制定下发了《大红村做好每片茶叶公约》《生态茶园绿色防控协议》,从技术和制度层面为生态茶园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下一步,我们还将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示范基地为契机,开展减肥控药源头治理、生态茶园绿色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政和白茶公共品牌等四项行动,力争2025年建成全域绿色高标准生态茶园,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以上。”政和县茶业发展中心主任许厚康表示。
责任编辑: xujinhu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