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镜头丨“我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特别关心”
“党中央十分关心民生工作,民生首先是就业,我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特别关心。”2022年6月8日下午,正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实地考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新华社2022-08-01 11:31 -
近镜头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红砖红墙,象征着“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红色传承;三“人”并列的校徽,诠释着“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特色。
新华社2022-08-01 11:31 -
近镜头丨凉亭下的座谈会
2022年4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考察调研。村寨凉亭里,乡亲们正议农事。
新华社2022-07-28 00:42 -
近镜头丨“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2021年10月21日,金秋时节的山东东营市莱州湾天高水阔,风清气爽。阳光洒在胜利油田莱113区块上,让这块土地增添了几分暖意。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
新华社2022-07-26 00:40 -
近镜头|“一定要坚信明天会更好!”
“欢迎总书记!”平均海拔3300米的果洛藏贡麻村,藏族牧民索南才让一家三代站在家门口,将洁白的哈达献给远道而来的习近平总书记。
新华社2022-07-25 00:28 -
近镜头丨“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拿起一张粽叶,夹上一块糯米黄豆面,卷起粽叶,用线扎紧……总书记把亲手包成的黄粑放入女主人杨鹏英面前的蒸屉里,微笑着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新华网2022-07-25 00:28 -
近镜头丨一纸“侨批”赤子情
“‘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新华网2022-07-22 08:50 -
近镜头丨“一定要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沃土”
“总书记的激励,让我坚定了留校深造的选择。”岳麓书院2021级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鲁晓聪说,“我要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思想内涵,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联系在一起,真正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新华网2022-07-22 08:50 -
近镜头丨“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习近平总书记上次来时,我把地里种的这些给他一一作了介绍,总书记笑着说‘这些果菜够你们一家吃了’。”
新华网2022-07-22 08:50 -
近镜头 | “大家一起加油!”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来到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实地察看社区卫生防疫、社区服务、群众生活保障等情况。
新华网2022-07-18 16:19 -
近镜头丨“你们的小家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问起李发顺一家脱贫后的情况。“你们现在主要做些什么?”“老人家身体都挺好吧?看病有没有保障?”“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学费怎么样?有没有享受助学金?”围绕“三保障”各项指标,习近平总书记问得仔细。
新华网2022-07-18 08:58 -
近镜头丨“让黄河造福人民”
2019年9月17日下午,正在河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博物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了解黄河流域文明发展、水患治理、生态保护等历史变迁。
新华社2022-07-15 09:51 -
近镜头丨“你们就像小树苗一样,祝你们茁壮成长!”
“每年这个时候与同学们一起植树,感到很高兴。”连续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每年春天都亲手植绿。植树间隙,他总是会同身旁的少先队员亲切交流。
新华网2022-07-15 09:51 -
近镜头丨“总书记祝福我们‘年年有鱼’”
这些年来,查干湖渔民的生活日新月异。由于退耕还林还湿地,湖泊水质越来越好,满山都是绿色。十年前,每个渔民每月收入两千多元。现在住上楼房,吃穿不愁,夏秋捕虾、冬季捕鱼,还搞起生态旅游,每个渔工年收入可达十多万元。
新华网2022-07-15 09:51 -
近镜头丨“你虽然没有拿牌,但是含金量绝不次于一块金牌”
2021年9月15日下午,前来西安出席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大会堂北大厅同体育界的代表亲切会面。
新华网2022-07-12 06:40 -
近镜头丨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途经一片田地时,总书记临时叫停了车,走进田间,察看谷子、糜子、玉米长势,同正在田里干活的乡亲们拉起话来。
新华网2022-07-12 06:40